郎平被誉为中国排球界的传奇人物,无论是作为运动员还是教练,都为中国排球赢得了无数荣誉。然而,近期一则新闻引发了广泛关注:美国排协将郎平誉为“最佳教练”,而与此同时,中国排协官网上却依然挂着批评她的文章。这不禁让人思考:对于这样一位传奇人物,我们应该抱持怎样的态度?
### 郎平的辉煌成就:中国女排的精神象征
作为“铁榔头”的郎平,球员时期凭借出色的强攻能力帮助中国女排赢得多个重大赛事冠军。退役后,作为主教练,她带领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,尤其是在2025年里约奥运会,中国女排在她的带领下创造了逆袭奇迹,夺得了金牌。郎平的教练生涯不仅在中国备受尊敬,也受到了国际排球界的认可。
近日,美国排协发文称赞郎平为“最佳女排教练”,并列举了她带领球队取得的优异成绩、战术创新以及对排球运动全球化的贡献。这体现了美国排协对郎平的尊重,也彰显了她的全球影响力。郎平不仅是“中国女排的名片”,更是世界排球的标志。
### 国内评价的争议:为何批判文章仍存在?
然而,这样一位为中国排球事业鞠躬尽瘁的人物,在国内却依然面临部分舆论的批判。有网友指出,中国排协官网上仍挂着早年批评郎平的文章,内容提及她曾担任美国女排主教练,认为她“为他国效力,损害了中国利益”。这让许多关注郎平的网友感到困惑:为何这样一篇带有偏见的旧文至今未被删除?
实际上,郎平在美国女排执教期间,也从未对中国女排产生负面影响。相反,她坦言自己在执教美国队时学到了更多先进理念,并在后来执教中国队时将这些理念融合,提升了中国队的整体实力。这一事件值得我们反思:如何看待运动员在国际化发展中为不同国家贡献价值?如何在全球化视野中拥抱体育文化交流?
### 国际化与狭隘偏见的对比:体育文化亟需更多包容性
回顾类似案例,国际足坛的齐达内为法国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,同时为家乡阿尔及利亚的贫困儿童捐献公益款项,却无人因此批评他“忘本”或“投靠他国”。相比之下,郎平因早年执教美国队备受争议,或许反映了国内舆论的狭隘与偏见。
当美国排协公开称赞郎平的功绩时,这不仅是对她执教能力的肯定,更是一种对比:国外多用欣赏的角度看待人才,而我们是否也该向这种更加包容的态度靠拢?真正的体育精神在于跨越国界,而不是在偏见中互相攻讦。
### 聚焦公平评价:尊重贡献者是社会的责任
郎平的贡献显而易见,一些老旧的批评文章或许误解了国际化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逻辑。今天,我们不应让这样的言论继续贬低一位伟大的教练。尊重她的贡献、承认她的重要性,既是对郎平本人的认可,也是对中国体育发展史的一种负责态度。
相比埋头批评,我们更应关注如何为中国女排培养更多“下一个郎平”。或许,这才是纪念和尊重“最佳教练”的最佳方式。